天寧寺是怎樣的景點?
天寧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,是佛教音樂梵唄的發源地之一。天寧寺,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,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,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。天寧寺,與鎮江金山寺、揚州高旻寺、寧波天童寺并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。
天寧寶塔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風格:八角飛檐,形態端莊,簡潔粗獷,氣勢宏大;塔身裝飾也沿天寧禪寺襲唐宋建筑的風格:華貴而不繁復,簡潔亦顯大氣,雖無雕梁畫棟之美,卻有古色古香之韻,透出一股莊嚴之氣。
在天寧寶塔承載的1000噸銅飾中,最奪人眼球的就是塔頂那座金剛寶座型的塔剎,這座塔剎包括蓮臺、象輪、鼓座、火焰板等組成,由75噸黃銅澆鑄而成??紤]到安裝難度,整座塔剎被分別澆鑄成5節,然后逐節套接,澆鑄拼接的出色工藝讓整座塔剎渾然一體。
在層層寶塔屋檐上,共加蓋了5萬張青銅銘文瓦,底部是條形的青銅底瓦,瓦上銘文,緣于古代青銅器上銘文而引發的靈感,這一創新設計令青銅銘文瓦獲得了國家專利。
天寧寺內有哪些景觀?
在寶塔13層頂的鐘樓層,懸掛一口15噸重的大鐘。鐘身需數人合圍,鐘壁厚如青磚,敲鐘之柱更粗于碗口,需幾人合力。鐘聲幽遠,福音廣布。這口大鐘雖然稱不上最大,但118米的懸掛高度足以令其成為第一高鐘。
在第一高鐘四側內壁上,是四幅雕刻精致、金色飽滿、富麗堂皇、莊嚴肅靜的揚州漆畫。這四幅《華嚴大法》、《法華妙典》等大型貼真金漆藝壁畫,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呂永林、楊忠寶等人的嘔心之作,也是揚州漆畫首次進入佛門。寶塔13層,展現的是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,各路佛法神仙共聚靈山盛會的宏大場面。
大雄寶殿,殿頂重檐九脊,高25.8米,進深28米,面闊26.4米,鐵力木大柱高約30米,是全寺最大的佛殿。整個大殿建筑具有眾多的磚雕飾件,這是天寧寺的一大特點,為江南其他寺院所不及。大雄寶殿的正脊和戧脊,幾乎全是用磚雕飾件嵌砌而成,以專門定制的磚雕,打磨雕鑿出多種人物、飛禽、花卉等圖像,風格纖細典雅,形象生動傳神。這些飾件都采取中間鏤空的“透雕工藝”,既科學地減輕了屋面負荷,又能減弱風力。上端配有“倒掛花籃”和“卦絡”,體現出富麗華貴的宮殿裝飾風格,其細微有致的結構,充分反映了江南磚雕的特色。
從整個大殿的木雕來看,他們雕刻精美,造型華麗,其內容之廣,氣派之大,堪稱江南寺院之最,給人以巧奪天工的藝術享受,過了大雄寶殿來到玉佛殿。這是江南寺廟中不可多見的一大特色。這里的玉佛,均由佛國緬甸請回的。天寧寺從1990年3月到1995年12月,先后從緬甸請回玉佛15尊,其中,分贈給武進大林寺、溧陽報恩寺、無錫崇慶庵各一尊,現有12尊玉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