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陽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?
朝陽市位于遼寧省西部,轄境居東經118°50′至121°17′和北緯40°25′至42°22′之間,東西跨度約165公里,南北跨度約216公里,邊界周長約980公里。北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及通遼接壤;南與遼寧省葫蘆島及河北省秦皇島毗連;東與遼寧省阜新市、錦州市為鄰;西與河北省承德市、秦皇島市交界??偯娣e約19699.14平方千米。
朝陽市處于內蒙古高原向沿海平原過渡的階梯分界地帶,屬于山地丘陵區。朝陽市以低山、丘陵為主要地形特征,地勢為北及北西、西南偏高,向東變低,形如一個向東開口的簸箕。根據地貌成因及其形態特征,朝陽市可劃分為中西部環形低山區、東部低山丘陵區、河流沖積平原、山間盆地等4個地形單元。朝陽市境內,松嶺山、努魯兒虎山兩大山脈呈東北——西南走向貫穿全境,其間夾有沖積平原和山間盆地。
朝陽居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,盡管東南部受海洋暖濕氣影響,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氣經常侵入,形成了半干燥半濕潤易干燥地區,四季分明,雨熱同季,日照充足,日溫差較大,降水偏少。全年平均氣溫5.4℃—8.7℃;年均日照時數2850—2950小時;年降水量450—580毫米;無霜期120—155天。春秋兩季多風易旱,風力一般2—3級,夏季溫度較高,冬季盛行西北風,風力較強。
朝陽市有哪些文化和歷史?
三燕文化
三燕是指東晉十六國時期(公元317年—公元420年),鮮卑慕容氏在北方建立的前燕、后燕、北燕三個地方政權,前后近百年之久。三燕時期所形成的以馬具和步搖等為代表的文化被稱為“三燕文化”。
紅山文化
紅山文化因1935年首次發現于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后而命名,距今5000—6000年。
紅山文化分布范圍東越醫巫閭山到遼寧北部邊界,西越燕山山脈,進入華北平原北部,直達河北張家口市桑干河上游,北越西拉木倫河向蒙古草原深入,南到大凌河流域,延伸至渤海沿岸。紅山文化中心區分布在朝陽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間,牛河梁遺址即位于此間的凌源市與建平縣交界處。
佛教文化
朝陽的佛教文化在東北地區最為悠久,擁有東北地區第一座佛寺龍翔佛寺、“五世同體”的佛塔朝陽北塔、歷史上西行取經的關外第一高僧釋曇無竭,以及諸多佛教文物如鎏金舍利塔、金銀經塔、伊斯蘭素面玻璃執壺和佛家至寶七寶舍利塔等,更有定光佛和釋迦牟尼佛兩佛舍利,讓佛學專家們為之震撼,稱朝陽為“東方的佛都”。
絲路文化
朝陽自古以來就是連接中原與東北和東北亞地區的交通要道(營州道),也是東北亞草原絲綢之路東端的中心地帶。作為東北亞絲綢之路向東延伸的交通樞紐,考古學上曾有“西有敦煌,東有朝陽”之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