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封鐵塔是什么樣的景觀?
鐵塔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北門大街鐵塔公園的東半部,是園內重要的文物,也是主要的景點,始建于公元1049年(北宋皇祐元年),是1961年中國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,素有“天下第一塔”之稱。
鐵塔高55.88米,八角十三層,因此地曾為開寶寺,又稱“開寶寺塔”,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,混似鐵鑄,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“鐵塔”,在900多年中,歷經了37次地震,18次大風,15次水患,而巍然屹立。
據史料記載,開封鐵塔的前身是座木塔,位于開寶寺福勝院內,始建于太平興國七年,也說是公元982年,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,謂之福勝塔,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,“有金光出相輪,車駕臨幸,舍利乃見,因賜名靈感塔”,是宋太宗用來供奉吳越國進貢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。
開封鐵塔的建筑布局是怎樣的?
周邊
“接引殿”在鐵塔的正前面,仿漢白玉砌成,系三門牌樓式仿宋建筑,寬70米,高12米,大門左右墻壁上,對稱鑲嵌著8塊莊嚴、肅穆、圣潔青石神佛坐像,1986年為供奉北宋文物“接引佛”而建。該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筑,殿前,石獅雄踞,鼎香繚繞;殿周,24根大柱抱殿而矗;大殿臺基,青石欄桿攔護,妙趣橫生的96只小獅子環繞排開。“接引殿”的旁邊是“靈感院”。靈感院是為供奉白玉佛像而建。正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“白玉佛像”,是1933年由旅居緬甸的華僑捐贈。佛像高約1米,由整塊白玉精雕而成,秀麗端莊,晶瑩潔亮,堪稱佳品。
塔身
鐵塔成等邊八角形,共十三層,高55.88米,底層每面闊為4.16米,向上逐層遞減。塔身遍砌花紋磚,上有飛天、麒麟、菩薩、樂伎、獅子等花紋圖案50余種。頂上嵌著一只葫蘆式的銅質大寶珠,遠遠看去,就像出家人戴著莊嚴的僧帽。塔身的窗子設計也很別致,有明窗和盲窗兩種,明窗每層一只,一層在北,二層在南,三層在西,四層在東,依次類推,直至最高層。所謂盲窗,其實是打不開的窗模。
鐵塔塔身為八角,13層,樓閣式,基座及8棱方池因黃河泛濫埋淤地下?,F高55.08米,塔外壁采用28種仿木結構的模制琉璃雕磚砌成,磚上有飛天、五僧、菩薩、麒麟、降龍、伎樂、寶相花等圖案50余種;各層出檐以重抄計心五鋪作斗拱承托;底層東、西、南、北各辟一閨形門;唯北門設梯道可繞塔心柱盤旋至頂。余3門均為8角小寶。2層以上每層開窗,可登臨眺望。內外壁緊密銜接,結構堅固,形成強有力的抗震體,千百年來,歷經多次水患、地震、暴風雨、炮擊等破壞,仍巍然屹立。整個造型秀麗峻拔,氣勢宏偉,建國后,1957年對該塔進行了修葺,增添了避雷設施,每層門洞新設了鐵欄桿,塔內第1層增置了照明設備和扶手。